供電工程與變電站節能
一、前言
供配電系統是高速公路機電工程四大系統之一,為收費、監控通訊、通風照明三大系統設施提供電源。供電系統規模與前期投資、后期能源消費密切關聯。本公司對多種供電模式做調查研究,在六潛高速公路大量的隧道得到應用。
二、隧道供電設計施工存在的問題
1.從多地取電接電協調難度大
山區高速公路通常有多座隧道,通常是一座隧道設計一座變電站,稍長的隧道設計兩座變電站,在一條路段上就有幾個到十幾個變電站要從不同的鄉、村接用電力,由于接電線路數量多、分布廣,建設單位協調工作量大。某些情況下,主體工程完工,臨時線路供電被中止,后續施工就沒有電源可用。
2.供電線路故障率較高
由于山區架空線路穿林越嶺,迂回曲折,因而由雷電風雨自然現象引起的故障難以預測;農村用電大都集中與同一時間段,因而電壓波動大;農村架空線路用戶多,一條線路往往接有幾個變壓器,其中多條線路往往都源于同一鄉站主變,有的就是農村公共線路的延伸。這些線路的管理都給路段營運管理增加了負擔。由用戶的人為因素引發的故障也屬常見現象。
3.隧道變電站利用率低
實際運行中,多數時間里很多變電站都是低負荷,甚至空載,這種現象引起功率因數低下,最終導致每月功率因數罰款,盡管用電量甚少也要支付高額基本電費。從調研情況看,對于節能問題,關注重點往往集中在變壓器質量、隧道照明方面,而變電站利用率低引起的后果未能引起注意。
4.隧道備用電源投資大
實際上隧道只能得到一路市電,備用電只能依靠柴油發電,如果按標準設計,備用電源投資較大。一般為了減少投資,通常不設柴油發電,或以昂貴的UPS、EPS替代,有的EPS都不用,完全沒有備用電。
三、供電與變電站節能技術研究
1.調整供電工程設計程序
為了避免前期供電設計與地方電網的不協調問題,減少重復建設返工浪費問題,本公司研究歸納供電設計與施工的優化程序如下:
采用優化程序,提前將供電線路一次建設到位,解決了歷史線路的申報與拆除等問題,有利于建設方和施工方。
2. 擴展中壓供電范圍,實現一處接電多點用電
(1)采用中壓電纜供電,中壓電纜自身具有高性能絕緣保護和防機械損傷保護,且敷設在相對安全的隧道電纜溝下層,遭受雷擊過電壓、機械力損害幾率低;而架空線路長距離暴露在高山大氣環境中,易發生事故。
(2)集中建一個變電站,為相鄰變電站供電。在適宜位置建一座接受地方電力的變電站,利用隧道電纜溝作為電力通道,為幾個相鄰隧道變電站供電。如架空線路與中壓電纜方式相配合,可以更多地擴展中壓供電范圍,大幅減少地方電網的供電線路數量和長度。即可減少建設投資,又減少供電協調。
(3)采用發電升壓技術為鄰近隧道提供備用電源,發電機一機多用
通常長大隧道柴油發電機輸出電壓是400/230V,如果輸出電壓經升壓變壓器,升至10 KV電壓,就可以把備用電源一中壓方式送人鄰近隧道,構成一臺發電機為幾個隧道供電的備用電源模式。其經濟效益和安全保障得到改善。
(4)直流供電LED燈與直流電源配套應用
隨著大功率LED技術的快速發展,LED燈用于隧道基本照明越來越多。LED燈光源是由直流供電的,由于隧道只有交流電源,廠家設計交流與直流變換裝置,變換裝置增加了功耗和成本。本公司研究認為:對于中短隧道可以利用太陽能輸出的直流,直接給直流LED燈供電,免去了太陽能直流轉換交流環節以及LED交流轉換直流的環節的技術復雜性。如果再配以市電供電的直流電源補充,將構建一套小型不間斷供電系統,使太陽能在隧道照明中得到充分利用。這一方案已在六潛高速獅子尖隧道應用。